2019年我市空氣質量實現全面改善,截至10月31日,我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51天,優良率82.6%,較去年同期增加39天,改善幅度在成都市22個區(市)縣中位列第二,提前兩個月超額完成成都市下達的247天優良天的年度目標。與此同時,我市PM2.5和SO2的改善幅度均在成都市位列第一,創2013年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。
2019年以來,針對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短板和不足,把精細化管控作為2019年空氣質量攻堅的突破口。一是健全工作體系,建立小時預警、日督查、周調度、月評價、季通報常態化工作機制,以全市30個微子站為依托,建立區域大氣數據預警處置工作機制,實施精準調度和科學管控,把不同部門的力量擰成一股更緊的繩,靶向打擊每一個污染源。二是提高治理水平,建立完善全市505家涉臭氧工業企業臺賬和316家汽修企業名單,對重點行業實施分類管控、錯峰生產;完成涉及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工地、汽修廠、工業企業、餐飲企業等行業專項整治方案;對全市52個固定源設置揚塵圍欄和車輛識別設備,并將建設單位和部門共983名管理人員納入平臺協同管理,基本形成揚塵治理網格化監管。三是嚴格監管執法,強化“散亂污”企業、施工工地、運渣車、餐飲油煙等巡查處置,查處涉大氣環境違法案件20件,檢查工地1400余個次,立案處罰8件,檢查運渣車3600余臺次,查處違規運渣車輛380臺次,立案查處25件,開展建成區餐飲油煙凈化設施執法檢查3500余家次,辦理餐飲油煙案1件。四是完善督察機制,采取由市領導帶隊督察、通報約談、目標考核、追責問效等方式,以日保旬、以旬保月、以月保季、以季保年,截至目前大氣督查點位1100余個,發現問題372個,發出《大氣督查整改通知》228份,《環境空氣質量周報》43期,市政府分管領導組織召開大氣周調度會13次,約談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54人次。